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上海道教协会

当前位置: 主页 > 道教文化 >

践行和谐之道 共创和谐世界

时间:2015-01-22 15:12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践行和谐之道 共创和谐世界 ----道教关于人类宗教共同体的理想与追求 丁常云 宗教是人类社会的特殊产物,宗教信仰,不仅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影响深远,而且已经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宗教的本义都是主张慈爱、宽容与和平。道教主张慈爱和同,基督教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践行和谐之道 共创和谐世界 
----道教关于人类宗教共同体的理想与追求 

丁常云 

宗教是人类社会的特殊产物,宗教信仰,不仅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影响深远,而且已经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宗教的本义都是主张“慈爱”、“宽容”与“和平”。道教主张慈爱和同,基督教主张爱人如己,佛教讲慈悲为怀,儒家传统讲仁者爱人,伊斯兰教本意也是主张和平,等等,追求的是一种和谐之道。然而,在当今世界,打着宗教旗号或者以宗教面貌出现的极端主义行为、暴力恐怖活动、不同宗教背景国家之间的冲突却愈演愈烈。宗教似乎成了世界动荡不安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解决现实的问题、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实现世界和平,宗教之间的和谐与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著名的神学家孔汉思曾说过:“没有宗教间的和平,就没有世界的和平”。因此,我们呼吁各宗教都要致力于宗教间的和睦相处、彼此尊重、互相宽容、加深理解。要弘扬和平、和谐的精神,共同促进各宗教间的和谐,共同为构建和谐的人类社会而努力。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宗教之间的和谐与合作呢?针对这一问题,安伦教授,在对各宗教进行深入的研究之后,提出了建立“人类宗教共同体”的问题,为世界宗教间的和谐与合作找到了理论依据。他说:“所谓宗教共同体,并非标新立异的众多新兴宗教之一,而是人类所有宗教在信仰共同终极神圣的基础上交汇融合的共存体”。他还进一步指出:“共同体将有如下特征:在诸神同一、理性信仰的基本原则下,继承吸收各宗教的全部精华,消除摒弃各宗教对立排他等消极因素,求大同存小异,允许合理的各宗教传统的教义、教规、仪式、方法、组织形式等自由存在和发展,各宗教信众可以藉以相互开放、交流、融合,所有宗教教派可以在此框架中和谐共存”。在这里,安伦教授所提出的“宗教共同体”,并非一元化的单一宗教,而是有共同信仰对象、共同信仰目标、共同价值观和伦理取向,关切和维护共同的人类利益,可以协调思想和行动,化解相互之间矛盾的各宗教信众及教派的兼容共存体。根据这一理论,我们认为多元宗教的和谐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这既是宗教自身和谐发展的良好愿望,也是当今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期盼。 
至于“宗教共同体”的作用,安伦教授指出:“共同体作为人类宗教信仰的一种存在形式,其潜在作用是使宗教立足于合理、正信和坚实的基础上,在信仰和理念的共同引导下,有意识地最大限度造福于人类社会”。面对当今世界的战争与冲突,共同体的理性信仰和宗教融合正是从根源上消除灾祸的有效途径。宗教的发展关系着人类社会的未来,宗教的和睦关系着社会的安宁与和谐,宗教的和谐关系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因此,关注宗教就是关注人类社会的文明,关注宗教就是关注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关注宗教就是关注世界的和平与人类的安宁。佛教讲:“和谐世界,从心开始”。认为只有内心的平和与安定,才有外在的和谐与安宁。所谓:心净则国土净,心安则众生安,心平则天下平。道教讲:“和谐世界,与道相通”。“道”被视为基本规律、必由之路、生命力与精气神。而“道”之要在“通”,通则包容,容则和谐。道家之道,即为和谐之道。蕴涵慈爱和同、和以处众、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等处事哲学、人生理念和社会理想。可见,道教所倡导的“和谐之道”,正是宗教和睦相处的重要依据,是实现人类宗教共同体的基本条件。 
道教以“尊道贵德”为核心,以“和谐之道”为追求目标。主张慈爱和同,维护人类安宁,强调重生贵命、关爱生命安全,追求身心和谐、自然和谐、社会和谐与世界和谐。因此,道教是“反对战争,主张和平”的宗教。本文从道教“践行和谐之道,共创和谐世界”的思想理念出发,旨在阐述道教关于人类宗教共同体的理想与追求,传播道教的和谐智慧和理念,为人类宗教共存提供“和睦”之道,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和谐”之道。 
一、慈爱和同:提倡心灵环保、维护人类安宁 
面对当今纷繁复杂、地区冲突此起彼伏的世界,人们不禁要问:人类离真正的和平到底有多远? 现实社会告诉我们:一切暴力冲突、民族争端,皆源于人类社会的贪欲之心,贪欲是罪恶之源。所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都是由于贪欲所造成的,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宗教界人士的高度重视。从人类宗教共同体出发,道教所倡导的“慈爱和同”,就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宗教伦理思想,其积极作用则主要在于“提倡心灵环保、维护人类安宁”,在当今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人历来主张“和而不同”,对不同的事物要抱“宽容、和同”的态度。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经常用“和”的概念来阐发他们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和”是一种承认,一种尊重,一种感恩,一种圆融。“和”的基础,是和而不同,互相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长。“和”的途径,是以对话求理解,和睦相处;以共识求团结,和衷共济;以包容求和谐,共同发展。 
和谐之道,是净化人心之良药。宗教徒常常通过自我修炼,达到内心的清静与和谐。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人的内心和谐则是和谐社会最基本的要求。所谓内心和谐,简单地说:就是要心态健康平和,对人对事都能坦然面对;凡事都要有一颗平常心,要以平常心对待平常事;不要焦虑不安,更不要忧心忡忡。如果从精神层面上说,人的内心和谐,则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高境界,是和谐社会的新层次,即精神面貌和谐、道德和谐。道教和谐之道,自然平和、清静无为,正是人内心和谐的根本所在。道教修身讲求人之身心与道合一,追求内心的清静与和谐。在道教看来,人的本性犹如初生的婴儿,朴素(即真实),虚静(心境空明宁静,不以心智追逐外在的东西),心平气和,无私无欲。但是,由于后天环境的影响和贪欲的诱惑,往往致使本性丧失,因此老子强调要“归根”、“复命”,要“致虚”、“守静”。以此来消解“心智”的作用,排除嗜欲的诱惑,进而实现人心清静的目的。 
和谐之道,是治世修身之良方。现代社会中,有的人心态浮躁,急于求成,急于发财,急于成名,心情急躁,内心焦虑、精神紧张。还有人自以为聪明,执意妄为,固执己见,互不相让。甚至有人争权夺利,见利忘义,贪污受贿。这是一种自身内心的疾病,是人类身心不健康的表现,更是人内心和谐的天敌。于是,老子强调要“见素抱朴”和“少思寡欲”,使人回归到原来的纯真本性。强调指出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即所谓“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丰”。同时,老子修身之道还提倡人们要学习“水”的精神,“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滋润万物,扶持万物生长,而从不去争名、争利,水无论居于什么地方,都能随处而安、贞静自守。这是道的本性所在,人之修身,必先悟道,以此道而为,则自然内心清静和谐。 
道教是一种“宽容”的宗教。如“无为、不争”就是一种宽容思想,所谓“无为”就是要求人的行事应效法自然,不要妄自作为,讲求清心寡欲、与世无争、慎行远祸;所谓“不争”,就是要求世人不要争名夺利,一切任其自然。道经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明确提出了“不争”,主张“处下”,要求人们“报怨以德”。同时,道教还强调“慈爱、和同”,道经说:“人为天地之本,当为善”;要求人们要善待万物,慈爱众生。所谓,慈者,万善之根本。人能慈心于物命之微,则杀机自冺,仁心渐长,自当永享福寿。道教主张“慈爱、和同”,就是强调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要彼此尊重、相互理解、和谐共存。 
道教主张清静自然、柔弱不争,倡导“心灵环保”,以此来消解“心智”的作用,排除嗜欲的诱惑,进而实现人心清静的目的。现代社会中,有人生性贪婪,有人争强好胜,更有人见利忘义、挑起事端,甚至发动战争。这是一种自身内心的疾病,是人类身心不健康的表现。道教强调要“见素抱朴”和“少思寡欲”,就是使人回归到原来的纯真本性。道教还强调“谦下”的作用,并以江海来做比喻,指出:“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就是说,江河湖海之所以能成为百川众流之王,就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低下的地位。圣人具有宽广的胸怀,正是“谦下”的结果。现实社会中,如果我们能够以“慈爱”之心待人,以“谦下”之心处世,那么人类社会自然就会和平共处,祥和安宁。 
二、仙道贵生:关爱生命安全、维护生存权利 
当今世界,由贪婪、暴戾所导致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以及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仍时时威胁着地区安全和人类生命安全。环境污染、毒品走私、跨国犯罪、严重传染性疾病等世界性问题也时刻影响着人类生命健康。我们的人类还不安定,我们的社会还不安宁。维护人类生命的安全仍然是包括我们宗教信仰者在内的全人类不懈追求的目标,也是全世界人民和宗教界最根本利益之所在。 
道教是一个重生、贵命的宗教,在其传统的思想信仰中,就包含着道教徒对于生命的热爱和追求,他们重视今生,以生为乐,以命为贵。道经称:“万物之中,人最为贵”。认为人的生命是神圣的,也是至高无上的。为了追求贵生、实现生命永存的理想,道教明确提出了“行王道,反对霸道”的主张。所谓“行王道”,就是要遵循老子提出的“爱民治国”,推行“仁政”和“德治”,反对“暴力”和“恐怖”。所谓“反对霸道”,就是反对“强权”,反对“战争”。强权和战争,是对道教教义思想的一种亵渎,是人类社会的一大灾难,也是我们所有宗教界人士所深恶痛绝的。道教还明确提出了反对“战争”的主张。认为“兵者不祥之器”,“兵之所处,荆棘生焉”。战争是残暴的、可悲的,好杀之徒必遭天谴。明确指出不得“以强欺弱”、“逞志作威”,更不得“乘威迫胁,纵暴杀伤”。这种反对“暴力”,反对“霸道”的思想,正是中国道教维护人类生命安全和民族生存的人道主义主张。 
道教的“和谐”之道,“自然无为”,是高明的理国之道。老子从天道自然无为的原则出发,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无为而治”是《老子》一书中社会思想的核心,也是老子治国的重要理念。根据“天道自然无为”的原则,老子主张“人道”同样应该“自然无为”。即所谓:“我无民而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也就是说,在治理国家方面,只要“我”浑全天理,顺天应人,人民就会自我约束,自我导化。只要“我”虚心恬淡,不妄动,不纵欲,人民自然就会归于清正。同时,还进一步强调指出:“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事”,并不是什么事不做,而是要顺应自然,不受任何外来干涉。“治大国,若烹小鲜”,强调的是治理国家,要像烹小鱼一样小心谨慎,不要过多地翻动它、干扰它。这就是“人道”效法“天道”,最后复归于天道的原则。纵观中国历史上的数个鼎盛时期,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无论是汉代的“文景之治”,还是唐代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当时的统治者无一不遵循了“无为而治”之训。因此,治理天下,如果以私欲之心执意有为,那么将不可能如愿。一个真正体悟“大道”的圣者,他会以道德仁义来感化世人,以“道”的无为、清正、诚信来治理百姓,自然能够达到和气致祥的目的。 
以“和谐”之道治国,则国家自然太平。老子理国的社会思想基本可以概括为两条:一是反对压迫、反对战争,提倡“损有余而补不足”,提倡社会公平;二是提倡“无为而治”,顺呼天道自然。老子的社会追求就是“清静为天下正”,只有清静无为,才能使万物各其所能,使人各得其乐,懂得并施行这个道理,才能使天下归于大正。所以,老子所追求的太平社会理想是:一个没有战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百姓都安居乐业、自得其乐、恬静和美的社会。老子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其核心就是追求和平、和谐、公平、公正。这样的社会无疑就是一个太平的社会、和谐的社会。 
社会发展历史表明,人类只有和平团结才能共存共荣,只有共同发展才能利益共享。争斗、极端、暴力和战争只能导致仇恨、死亡和毁灭。中国道教对于战争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的巨大破坏和沉重灾难,历来就表示出极大的愤慨。因而极力反对一切以强权征服天下的行为,提出“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也就是说,天下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应该友好交往,和睦相处,天下才会太平,人类才会安全。因此,我们要积极倡导宗教文化中的生命伦理,坚决反对霸权主义,时刻关爱人类生命安全,共同维护民族生存权利。 
三、欣乐太平:促进社会和谐、维护世界和平 
当今世界的主题依然是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和维护世界和平仍然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期盼。然而,尽管爱好和平、关心人类前途的有识之士百般努力,人类迄今还没有找到避免战争和自我毁灭的有效办法。联合国前秘书长哈马舍尔德就曾悲观地表示,他对避免人类战争和毁灭毫无信心。看看他的后任不停地奔波于世界各地调停局部战争和纠纷,就可知情况并无好转。面对如此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认为只有宗教才能解决。因此,我们各宗教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致力于增进人类的共同福祉,运用宗教信仰的力量来维护人类的持久和平。
道教是追求和谐的宗教,老子提出“知和曰常,知常曰明”;庄子提出“太和万物”,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道教为之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道教也是一个崇尚“和平”、追求“太平”的宗教。早期道教太平道,以“太平”命名,以《太平经》为主要经典,其太平社会理想较为集中地体现在《太平经》中。何谓“太平”?“太者,大也;平者,正也”;“太平”就是普世的公正、公平,“天地中和同心共养万物”,“父母子三人同心共成一家,君臣民三人同心共成一国”,“天下安平无疾苦”,世界没有冲突,没有战争,没有天灾人祸,利益分配均衡,人人感到快乐,这就是道教所说的太平理想。中国人对于追求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愿望是十分强烈的,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发展、睦邻、帮邻、富邻,与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双赢,以及对内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共建和谐世界的主张,正反映了包括我们道教徒在内的中国人民的心声,我也深信,这也是包括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人民的共同愿望。 
道教“和谐”之道,通行天地万物,生生不息。老子教诲我们:“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这就是说,用“道”去辅佐国君的人,是不会仗持武力而逞强天下的。因为用兵杀人是违反天道的凶事,最终是不会有好下场的。老子还明确指出:天下有“道”之时,自然是国泰民安,百姓丰衣足食;天下无道之时,就会人人贪得无厌,战乱时时发生。所以,若以道贯通,世界就会和谐。 
道教说“紫气东来”。 就是要将祥瑞和气充满世界。和谐之道,既是一股祥瑞之气,也是东方的祥和之气。一旦祥和之气通达世界,则世界就会和谐。中国人历来就有“和为贵”、“和气生财”、“协和万邦”的传统美德。建设和谐的世界是我们道教界的共同追求,也是全人类的共同期盼。但是,和谐世界必须从心开始,和谐世界必须与道相通。如果没有“道”的贯通,就不可能有和谐世界的存在。因此,我们全世界各国宗教徒都应怀着“友善、平等”的胸襟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对话,要积极宣传宗教的和谐思想,大力弘扬“大道”精神。使自然、人类、社会与道贯通,进而促进世界和谐。我们希望全世界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明、不同的信仰以及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价值观念的人们能够和睦共处,共同增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和平和幸福。 
促进社会和谐、维护世界和平,是我们宗教界的共同追求,也是全人类的共同期盼。但是,人类的和平、社会的和谐,需要我们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当然这里更需要我们宗教界的努力。因此,我们各宗教都应怀着“友善、平等”、“宽容”的胸襟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对话,各宗教信众应当情同手足、友好相处,共同信仰终极神圣,合力增进人类共同福祉。
我们希望全世界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明、不同的信仰以及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价值观念的人们能够和睦共处,共同增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和平与幸福。 
我们也真诚地期盼和祈祷:宗教融合,社会安宁;国家统一,社会和谐;人类和睦,亲同家人;世界和平 ,永无战争。 
让我们携起手来:践行和谐之道,共创和谐世界。共同实现人类宗教共同体的理想与追求。 (责任编辑:dx)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